
SERVICE PHONE
15163506172发布时间:2024-01-23 18:52:52 点击量:
遣兴抒怀 意胜于法顾风 字大风,号风父、宜兰室主人、风先生。1953年出生于扬州。先后得到周岳年、孙龙父、王能父、翁闿运、郭绍虞等名家的指导。广泛涉猎古代书法经典,形成豪迈雄肆、天真烂漫,富有现代气息的书法面貌。多次在重大书法展览、比赛中入选、获奖,在中外专业书法杂志上发表了一批论文和研究文章。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、扬州市文物局局长、扬州双博馆馆长。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、日本《书法探究》特别顾问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扬州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、扬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等职。
记者:都知道您是著名的书法家,但鲜少有人知道您还是画家,您的这批写意水墨画作元气淋漓、笔酣墨畅、意境高古,真令人眼前一亮呢,请您谈谈您的绘画之路吧。
顾风:我绘画的兴趣其实是源于少时的家藏,那时觉得画画真是高不可攀,估计自己不是这块料。少时看古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后,在上世纪70年代,我结识了我市大写意画家陆履峻先生,看他的画,看他作画由衷佩服。但我那时觉得自己再接受系统的绘画训练恐怕有点迟了,加上当时还是知青,前途未卜,就没有迈出这一步。不过,这是我第一次心里生发出要画画的念头。记得当时还把小我8岁的表弟推荐给陆履峻先生当学生,或许就是弥补自己的缺憾吧。
再后来,我大学毕业留校教书法,我的学生都是接受过绘画训练的,尽管他们学的是设计,但骨子里喜欢画画。那时,我们年轻的教师与学生住在一起,我常常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拿给学生们来看来评,学生的艺术见解也启发了我。学生的创作展,我也去看。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,我的心里第二次萌发了画画的冲动。但当时还是打了退堂鼓,感觉自己的书法还要继续精进,不敢分散精力。
调回扬州工作后,我又遇到了祝竹、王涛等老师,尤其是王涛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。我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,就这么画了起来。开始,肯定不行,好在自己有书底和古书画鉴赏的能力,所以敢于大胆落笔。不过,我也知道自己造型能力欠缺,只有扬长避短,意胜于法了。对我来说画画是余事,从没想过成为专业画家。但上世纪90年代中,居然还有一次成为职业画家的机会,当时文化局主要领导找我谈话,想让我从博物馆去扬州市国画院做院长,我舍不得放弃多年文物考古和研究的积累,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。
记者:您刚才提到了您的书底在您的绘画创作中产生的作用,那您对 “书画同源”和文人画又是怎么理解的?
顾风:书法家不是都能画画的。我画画的目的主要还是遣兴,作品属于文人画范畴。因为我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中西方系统的绘画训练,所画都是自己的情感,艺术作品应该是一种精神维度的外化。当然,文人画也只是其中的一种。文人画对技法不是特别强调,更多是思想感情的表达或者是一种寄托。哪怕画一朵花、一只鸟,很可能也是在画自己,流露的就是一种情绪、一种情感,一种观念。当然文人画不是单一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与途径,书画途径只是其中的一种。画得久了,渐渐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,笔下画出来的往往是我心里流出来的,心手是有联系的。有时画好了,自己看看也很感动,自己感动了,观者才有可能被感动。
古人讲书画同源,绘画的笔法更加丰富自由,画画对书法创作也有好处,我学画之后,书法也受到影响:下笔更加肯定,笔法也更丰富了。古代文人画出现后,画面中的题跋题诗也成为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,有的富含着文学才情、哲学意义和思想的光芒。题跋可谓画龙点睛,更有助于画面意境的提升。专业画家接受过专门的技法训练,确实很重要,但画家不能被技法所囿,不能忽视自我精神的表达,如果心和手之间缺少联系,就是“隔”了雷竞技RAYBETapp、不通了,一旦心手分离,作品就很难打动人。哪怕你作品尺幅再大,画面再复杂!文人画家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画家的人文修养。时代在变,文人画的形式在变,但其核心价值不会变。
现在很多画家画画,尺幅越来越大了,看起来也很丰富,但中国画的用笔很鲜见,更多靠制作、繁难费功夫,画的人累,看的人也累,很难打动人。一件艺术作品难以打动观众的话,艺术作品还有什么价值呢?
书画家生活在扬州是很幸福的,扬州,对中国书画史有过重要的贡献,所以,这座城市里,喜欢画画的人、喜欢看画的人,都很多。特别是到我这个年纪,还能以书画遣兴抒怀、陶冶情操、丰富生活,也是非常幸福的。